发布于:四川省 2025年,中国物业管理行业迎来翻天覆地的变革。住建部等多部门于2024年12月联合发布的《关于规范物业服务收费及加强业主权益保障的指导意见》,自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,标志着这一行业进入了一个更加规范透明的新纪元。这项新规,不仅为千万业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实惠,更重要的是,它大幅提升了业主在物业管理中的话语权,致力于构建更加和谐的居住环境。 这项旨在规范物业服务收费,切实保障业主权益的新规,剑指长期以来困扰业主的诸多问题。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4年的数据,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月物业支出高达417元,占家庭月支出的8.3%,高昂的费用和五花八门的收费标准,长期以来引发诸多争议。新规的出台,正逢其时,为广大业主带来了期盼已久的实质性福利。 首先,新规明确取消了六类长期以来备受诟病的物业收费项目。其中,公共区域装修押金——这项过去常被物业公司以“防止装修破坏公共设施”为名收取的费用,金额从几百到几千不等,约76%的小区曾收取过,平均金额高达2000元,如今将被彻底取消。 其次,连续空置超过90天的住宅,物业费将降至正常标准的30%,仅需支付基础设施维护等必要费用,预计惠及全国约1270万套空置住宅,解决了长期以来空置房业主需全额缴纳物业费的争议。 第三,新规杜绝了电梯维修基金的双重收费现象。过去,业主既要缴纳公共维修基金中的电梯部分,又要支付物业费中包含的电梯维护费,造成明显的重复收费,新规明确规定,物业费中不得再包含已列入维修基金支出范围的电梯维修项目,预计每户每年可节省约200-500元。 第四,绿化改造费用将不再强制收取。过去,物业公司常以“提升小区环境”为由,向业主额外收取这笔费用,新规规定,任何小区绿化改造计划必须经过业主大会表决通过,资金使用必须公开透明,不得擅自向业主收费。202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,全国62%的小区曾被收取过额外绿化费,平均每户每次约385元。 展开全文
第五,停车位溢价收费被正式叫停。对于开发商已交付的公共车位,物业公司将不得再以“稀缺资源”为由收取高额停车费。2024年一线城市小区内部停车位月租金平均高达835元,新规实施后,这一费用预计将下降30%。 最后,新规明确规定,小区内的广告位、公共空间租赁等收益,物业公司不得独占,必须将70%以上的收入纳入公共收益,用于小区公共设施维护,惠及全体业主。目前,约83%的小区存在此类收益,平均每个小区每年可产生3-15万元不等的收入。 除了上述六类费用的减免外,新规还赋予业主三大全新权益:强化业主自主选择权(首次物业服务合同期限最长不超过两年,续约需经业主委员会或业主大会表决);保障物业费用知情权和监督权(物业公司需每季度公示收支明细,业主可组建监督小组);建立物业服务质量评价体系(业主可通过线上平台评价物业服务,评价结果影响物业公司的信用评级和续约资格,2025年起全国将统一启用物业服务评价APP)。 物业行业专家张明指出,这是物业管理领域近十年来最大规模的改革,将倒逼物业企业从收费导向转向服务导向。目前我国物业管理市场规模已达1.2万亿元,从业人员超过1000万,新规将促进行业向专业化、精细化方向发展。一个普通三口之家,每年可因新规节省物业相关支出1500-3000元不等。 然而,新规的实施也面临挑战,例如部分老旧小区缺乏业主委员会,以及部分地方政府配套措施不完善等问题。住建部已要求各地在2025年3月前完成配套政策制定,确保新规有效落地。 总而言之,这项新规标志着中国物业管理进入了一个更加规范、透明的新阶段,但其成功实施需要政府监管、业主参与和物业公司积极配合的共同努力。 未来的物业管理,将更加注重服务质量,业主权益将得到更充分的保障。 " |